农业园区

保标招标 > 农业园区 > 招标信息 > 关于对“s61雷台至西营高速公路高坝镇至冰沟河景区段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

关于对“s61雷台至西营高速公路高坝镇至冰沟河景区段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

· 2025-02-10

关于对S61雷台至西营高速公路高坝镇至冰沟河景区段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公示

为充分了解社会各界对S61雷台至西营高速公路高坝镇至冰沟河景区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意见和诉求,加强公众参与,精准识别涉稳风险因素,从源头上制定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21]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的若干措施》(甘办发[2021]33)及《关于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和报备工作的通知》(甘稳评办发[2015]2号)和《武威市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培育管理办法》等文件政策规定要求,依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规范化程序的要求,围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内容,武威市交通运输局委托甘肃栋煜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S61雷台至西营高速公路高坝镇至冰沟河景区段工程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现将项目基本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S61雷台至西营高速公路高坝镇至冰沟河景区段工程

2.工程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武威市县交通局

4.项目建设地: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天祝藏族自治县

5.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起于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接G30连霍高速武威互通,将既有G30连霍高速武威互通改造为十字枢纽互通,路线依次由北向南沿金塔河、冰沟河经新华镇、金塔镇、南营村、南营水库,终点位于天祝县祁连镇马场滩村,设马场滩互通立交与S588线相接。

本项目建设里程24.9km,设置桥梁4232.5m/12座,其中大桥4102.5m/10座,中桥130.0m/2座。共设置涵洞52道,分离式立交桥163m/2座,通道桥42m/2座,隧道3140m/2座,互通立交3处,服务区1处,总占地2449.77

6.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为277341.1497万元。本项目本项目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融资建设

7.项目建设必要性:

7.1是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的需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有关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需要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交通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要求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要切实发挥好先行官的作用。

20199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运输服务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建设纲领,要求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风景道、自驾车房车营地等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202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要求积极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重点从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要求。进一步要求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支持旅游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形成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根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交通强国甘肃方案》,武威市将积极推动交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实现旅游城市快速通达、旅游景区快速联通,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交通网络,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交旅融合产品和品牌。天祝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自然景观雄伟壮阔,是武威市区毗邻的唯一一家集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多元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省河西走廊地区重点开发、拟升5A级景区的旅游基地之一,研究项目作为打通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快进交通的主通道,不仅改变了当前进入景区无高等级公路通行条件现状,也完善了重点旅游景区高水平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城市与景区建设快捷高效的区域旅游综合交通网等重大战略规划。因此,研究项目是实践交通强国国家战略纲领的重要举措,实施建设十分必要。

7.2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的国家战略。

甘肃地处三大高原交汇处,是黄河上游省份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根据《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我省需进一步强化上游意识,担好上游责任、做好上游文章、体现上游水平,紧握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在黄河战略背景下,对甘肃公路交通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研究推进具体措施,积极调整全省交通运输结构,全面促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公路交通必须充当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先行者,率先印发《加强祁连山区域公路绿色发展的意见》(甘交科技〔20221号文件)有效指导黄河流域祁连山区域内相关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发展,加强区域公路绿色发展,提升公路绿色发展水平。

本项目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和祁连山保护区一般控制区及外围,其影响区范围涉及武威市主要城镇区域、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河道管理保护区、文物遗址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是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城市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连结,是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区的重要区域。研究项目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前提,秉持集约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总体路线结合国家构建黄河流域一字型 几字型 十字型等现代化交通网络,依托G30连霍高速(武威)-S55北仙高速(西宁)-G6京藏高速(兰州)-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G2012定武高速(银川),有序整合和串联社会经济资源、自然生态资源、旅游产业资源等主要区域,填补缺失线路,为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向西开放的主通道开辟多路联络通道,协助构建黄河上游地区绿色便捷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我省高速公路网络服务供给,多举措巩固提升项目所在地—武威市的区位优势,努力创建河西走廊绿色交通工程的新典范。同时,研究项目深入祁连山腹地,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构建了快速的防火救援通道。因此,研究项目是全面践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需要。

7.3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顽强努力,在保持经济社会等方面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国家成功实现了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向好。但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如果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出现人民不乐见的逆转。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且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在引发一些新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2023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研究项目位于武威市西南部、祁连山东麓,路线串联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冰沟河景区,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近年来,武威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按照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总体规划,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在系统治理的同时,围绕生态环保之路,持续拓展生态空间利用率,规划建设了一批独具当地生态自然特色的系列旅游景点,孕育了旅游、养殖等多种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模式,充分带动周边群众造血式发展,反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逐步实现了向绿而行、因绿而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局面。此外,研究项目的建设将深入完善蒙甘青、宁甘青交通大走廊路网结构,有效衔接武威市区域旅游大环线的重要交通骨架,通过公路交通的线性特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是武威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筑牢美丽中国建设根基的迫切需要。

7.4是推动区域经济振兴发展的需要

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要求各级各地政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十大生态产业为抓手,突出大力实施工业发展,突出强化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全面优化美化生态环境,突出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推动经济特色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由于交通运输是市场经济的经脉,在稳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突破空间距离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稳定振兴经济发展,必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的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甘肃省制定《甘肃省贯彻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速公路开口子拓展工程等九大行动,以提升公路运输增值服务,推动形成路衍经济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据武威市政府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武威市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量实现新高,全年达到1286.3人次,旅游总收入70.6亿元,占全市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1.8%,占比第三产业总值近四分之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天祝冰沟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自20205月试运营以来,虽受疫情影响,但接待游客能力仍不容小觑,两年来共计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总计1.62亿元,旅游业发展速度迅猛,展现了国民消费内需加速释放的无限动力,彰显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能。与此同时,区域经济振兴发展,要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旅游经济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虽然武威市境内旅游资源禀赋,但整合开发不够、转化利用滞后,呈现景区规模小、景区资源散、接待能力弱的格局,造成了旅长游短、收益较弱的困难局面。

研究项目利用武威市独特的生态人文历史底蕴,以国家级景区为支撑,借助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有关精神与四强发展战略机遇,不仅可以加强河西走廊、武威市、天祝县域内旅游资源整合互补,也可增强与周边省、市的对外交通联系及经济往来,充分发挥交旅融合资源优势,形成宁--青旅游经济圈,有效拓展地区知名度与影响力,盘活区域旅游产业条件,激活旅游消费相关产业发展的新兴布局,促进周边土地等资源大幅增值,优化商业经济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全力打造区域旅游经济产业链。同时,研究项目的实施也将大力推动路衍经济产业发展,联动景区、服务区、观景平台、特色餐饮、精品住宿、休闲旅游、加油充电站等配套设施服务打造交通+旅游、服务区+等系列品牌效益,充分带动涉藏地区振兴发展,助推我省河西走廊经济带稳步构建,提升我国向西开发的路径与实力,刺激一带一路文化旅游建设联盟行动纲领走深走实。因此,研究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的重要举措,对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5是全面优化路网结构和深化路衍经济集群的需要

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加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甘肃省紧抓机遇,结合甘肃省实际,相继出台《交通强国甘肃方案》、《甘肃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甘肃省十四五公路水路交通发展规划》等规划政策,有序推进全省建设内通外畅、高效衔接基础设施网络的目标实现。《甘肃省


尊贵的用户您好,以上正文后半部分为隐藏内容,完整详情请咨询客服:18995537323(同微信)

更多商机详见官网:https://www.gov-bid.com/ <-------点击跳转至官网

文章推荐:

西小站村红色文化特色旅游项目-配电设施项目招标公告

凤果村大沙尾三千两鱼塘,凤果村三队基底鱼塘

凤果村少面坦北3号鱼塘,凤果村少面坦北鱼塘(1、2号)

凤果村大沙尾荒氹仔鱼塘

更多商机查看,下载保标APP

扫码关注小程序,获取商机更容易